2025年10月22日下午,古装三级 举办了“晋阳法治论坛”第54期活动。本次论坛主题为“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”,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古装三级 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柴荣作为主讲嘉宾。本次活动由张亚飞副院长主持,古装三级 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与。
柴荣教授首先阐述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必要性。她指出,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,“中国法制史”就已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,并以沈家本先生为例,强调应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。
其次,柴荣教授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两大核心线索:一是成文法典的连续发达,从《唐律疏议》到《大清律例》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体系。二是古代司法实践的智慧,当前法律史研究已从静态制度拓展至鲜活案例与判词。
最后,柴荣教授围绕“第二个结合”,提出了“古为今用”的三条路径:一是以“同情式理解”看待传统法律文化,正视其时代局限性,挖掘其合理内核;二是拓展史料视野,关注巴县档案、会馆档案等非典型文献;三是在实践中融合传统理念,借鉴多元纠纷解决机制,传承弱势群体保护经验。
与谈环节中,王志林老师就古今法官“道德评判”差异提问。柴荣教授指出古代地方的行政长官兼具“父母官”职责,判决书兼具道德谴责与教化功能;现代法官则依法裁判,道德教化由社会组织承担,两者职责设置不同导致差异。
邓宇冠老师关注法律史研究引用率低、传播难的问题。柴荣教授认为,这与研究方向细碎、研究方法局限有关,建议学者主动解读史料,强化学科互动,提升研究成果的可见度与影响力,传递法律史研究价值。
针对同学提出的“如何高效利用庞大史料”的疑问,柴荣教授建议应聚焦研究方向,精准筛选资料,如研究民事领域可针对性查找婚姻、继承相关案例等。
最后,张亚飞副院长作总结发言,对柴荣教授的精彩分享以及与会师生的深度互动表示感谢,第54期“晋阳法治论坛”在掌声中圆满结束。